• 2024年04月26日 星期五
  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

什么是龙抬头 龙抬头是什么意思

更新时间:2024-04-26 22:18:06

  什么是龙抬头 龙抬头是什么意思

  其实,所谓“龙抬头”指的是经过冬眠,百虫开始苏醒。民间有“二月二,龙抬头,蝎子、蜈蚣都露头”之说。

  天上“龙抬头”的同时,春天也慢慢来到了人间。此时节,大地返青,春耕从南到北陆续开始。因此,二月二又被称为“春耕节”、“农事节”、“春龙节”,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

  其实,“二月二,龙抬头”与古代天文学有关。中国古代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,并以此来判断季节。二十八宿中的角,亢,氐、房、心、尾、箕七宿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(西方人称之为“天蝎座”),角宿为龙的角。每当二月春风以后,黄昏时龙角星就出现在东方地平线上,故称为“龙抬头”。

  抬头”一说,最早见于明人刘侗《帝京景物略》:“二月二,龙抬头,蒸元旦,祭馀饼,熏炕头……”民间认为龙系吉祥物,主管云雨,而“二月二”则是龙欲升天的日子。此时正值惊蛰节气,我国许多地方已进入雨季,这是自然规律,但古人却认为是“龙”带来充足的雨水

  龙抬头耍龙灯

 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以龙为图腾,把龙视为带神秘色彩的吉祥物。二月二是龙抬头的日子,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民间的一个重要节日,各种习俗也多与龙有关。

  据文史资料记载,旧日中原的二月二龙抬头节,人们总要围绕着龙神,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。例如,这天有耍龙灯的习俗,龙灯以人们想象中的龙的形象为模式,将整个龙身子分为十三节或十七节,以竹、木、纸、布等扎成。在每节下面都装有木柄,以供人们用手握住舞动。表演时,每人手持一节,互相配合,以珠球为前导,龙头紧追珠球,上下左右旋转翻滚,生动地表现出龙的腾跃。作舞龙表演时,必配十番锣鼓,声势浩大。龙灯的制作方法大致有三种:一种是供人们观赏的,这种龙灯在制作好的龙头上、龙身上、龙尾上装饰上刺绣龙图案的十分华丽的绸缎面。一种是供人们舞动用的龙,形态大体相同,但制作较为简单,人们观赏的主要是舞龙人的舞姿。一种是龙灯,龙灯多用竹笼制作,在每节竹笼外用透明纸糊上,笼里装上蜡烛,或放置一处供人观赏,或数人舞动供人观赏。其实舞龙灯、观龙灯在春节元宵节时都玩过,二月二耍龙灯,与庆祝春龙从冬天沉睡蛰伏中_苏醒过来,迎接万象更新的季节有着直接的关系。

  龙抬头的民俗

  相传,二月二这天,各家用面粉做糖糕,用油煎炸,或者把面粉掺水和稀,摊为煎饼,称之为“熏虫”。在北方地区,这一天闺中停止针线,恐伤龙目,有的地方还要到河边焚香祭龙神。而且人们还有吃爆苞谷花或炒黄豆之类食品的习俗。所以,有民谣唱道:“二月二,吃豆豆,人不害病地丰收。”

  二月二是与农业生产有密切关系的一个节日。人们关心“龙抬头”,用各种方式纪念它,根本原因在于二月正是农作物播种的季节。“二月二,龙抬头,大仓满,小仓流。”这首民谣就寄托了人们祈求获得好丰收的美好愿望。百姓通过耍龙灯、吃龙食、祭龙神、避龙忌等一系列风俗活动,祈求龙神赐福,保佑风调雨顺,五谷丰登,反映了劳动人民借庆祝“二月二”来开始春耕春种的勤劳本色。我国北方民间流传有这样一首打油诗:“二月二,龙抬头,天子耕地臣赶牛。正宫娘娘来送饭,当朝大臣把种丢。春耕夏耘率天下,五谷丰登太平秋。”在二月二这天,皇帝都亲自扶犁耕田,可见春耕不误农时的重要。

  至于把二月二作为“熏百虫”——清扫房屋、消灭害虫的卫生日,就更加值得提倡。由此可以看出,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就有讲卫生的良好习俗。


标签: 龙抬头